戶外徒步訓練?戶外徒步常識

    有一說一 162 0

    【前言】戶外徒步訓練?戶外徒步常識?攻略問題解答,快速解疑答惑“戶外徒步訓練”的正文如下:

    戶外徒步登山體育項目的技巧有哪些?

    在戶外登山項目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你是戶外徒步旅行的新手,千萬不要急於求成。

    1、一定不要跑下山。不要跳,要慢,要小心。衝下山對膝蓋是最致命的,大部分殘廢驢都是因為這個。下山的正確方法是:重心向後傾斜,略低。隻有前腳站好了,重心才能挪過去,一隻腳要一直撐在地上。

    2、盡可能減少負載,在開始之前,你必須盡你所能。就算爬山,走4個小時以上也是正常的。一般情況下,負重超過體重的1/4。下坡時要從保護膝蓋的角度控製節奏。即使在特殊情況下,負重也不能超過體重的1/3。

    3、盡量使用護膝和登山杖。最好有兩根登山杖,上臂盡可能分擔腿的重量。很多人鄙視護具的使用。他們會不會覺得太“事”了?但強烈建議使用這兩種護具,尤其是登山杖。

    4、永遠不要鎖住關節。大腿過度勞累時,走路時會不自覺地鎖住關節,也就是把腿伸直,可以減輕大腿的負擔,暫時放鬆肌肉,但容易造成膝蓋勞損、膝蓋衝擊傷、腳踝勞損、腳踝扭傷。

    5、意方位。時刻注意你路過的明顯的自然跡象。如河流、湖泊、岩壁、形狀獨特的山丘等。這樣一旦你迷路了,你就可以根據這些明顯的標誌找到回去的路。我們徒步的地區大多都有當地的活動,你也可以根據路徑的大小或者是否有經常行走的跡象來判斷。如果你的徒步路線曾經是一個熱點,你可以關注一下是否有一些首次徒步者留下的路標。

    6、掌握時間的概念,徒步旅行的時候,最好帶上手表,這樣可以對時間有個清晰的概念,知道自己還有多遠的路要走。每個地區太陽下山的時間是有規律的。可以向當地人谘詢一下太陽落山的時間,根據時間找個營地或者準備休息,徒步時盡量避免夜間行走。

    7、隨時調整速度,有的人在徒步過程中不調整步伐,不降低重心,導致徒步疼痛和疲勞。大步行走時,膝蓋無法有效活動,乳酸堆積過多會引起酸痛和疲勞。

    戶外徒步技巧方法

    戶外徒步技巧方法

    徒步走作為一個新興的集體育和休閑為一體的新生運動,在剛剛興起之時隻是作為少數人尋求刺激、挑戰自身極限的項目之一,然而發展時至今日,卻已成為世界性的時尚健康運動。下麵是我為大家分享戶外徒步技巧方法,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1、青石板路

    路麵特點:這種路麵主要是清末、民國時期修建的。主要就是古香路,是由大小不等的青石板人工鋪設而成。由於年代久遠,走的人比較多,這種青石板路的路麵已經變得非常光滑。一旦遇到雨雪容易發生事故,輕則跌跤、崴腳,重則骨折重傷。

    行走經驗:雨後,上山時除了穿防滑的鞋以外,心情還要放鬆。行走時重心不要太靠前,重心方向要和地麵的石板垂直,盡量使用登山杖。背大包時包的重心應該是中部偏下,手盡量扶著岩壁或樹木。下山時一定要用登山杖,重心略微前傾。腳的落點盡量踩在石板之間的縫隙,或者路旁的草木上。兩個人之間一點要拉開距離,避免一個人跌倒後鏟倒好幾個。雪後,最好用四齒的冰爪,如果不用冰爪,腳一定要落在路旁樹根或草木上,登山杖必不可少。

    2、跳石

    路麵特點:所謂的跳石就是沒有明顯的路,所謂的“路”主要由山穀溝壑經長期雨水衝刷和山洪暴發形成。在這種路麵上行走,需要在石頭上跳來跳去前進,細紗、小溪、巨石參差交錯,“殺機”四伏。

    行走經驗:克服對跳石的'恐懼心理是最主要的,這就要求注意力集中。雨季,大雨來臨之前、大雨剛過時不要去峽穀跳石,小心山洪暴發。準備好一雙底厚一點硬一點的登山鞋,在跳石之前要先檢查鞋帶是否鬆動,然後要把背包肩帶和腰帶拉緊,讓背包緊貼背部,以免跳躍時背包晃動、重心不穩導致失足。跳石時眼睛要注意觀察前方的情況,準確判斷下一個落腳點,注意觀察某些石頭上留下的長期作為落腳點的暗痕。另外,一定要把鞋底清理幹淨,如果鞋底粘上了沙子,就要小心你的膝蓋和門牙嘍。

    3、土路

    路麵特點:這種路麵很常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石頭風化和沒有植被覆蓋的山皮經過人們的長時間踩踏形成的。也許你覺得這是最好走的路,有什麼可注意的!那是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雨季時這種路麵就是傳說中的爛泥路,非常容易跌倒,傷到膝蓋。

    行走經驗:大雨後經過太陽的曝曬,土路表麵已經被曬幹,但實際上已經吸足了水分,這個時候上下山時很容易出現危險,走這種路麵時鞋底一定要抓地,要充分利用登山杖作為支點,以免不注意一腳踩進很深的爛泥裏。另外,春秋兩季晝夜溫差大,雨雪天後土路路麵非常容易結冰,危險係數比較高,遇到這種情況上下山時要充分利用登山杖和可以攀扶的東西,注意攀扶物體時要先確保該支點是牢固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4、灌木叢

    路麵特點:灌木叢包括很多種,大致可以劃分為自然灌木叢和人造灌木叢。自然灌木叢主要分布於茂密叢林中,灌木種類較多且較為低矮,一般土質濕滑鬆軟,可能會有沼澤,危險性較大;人工灌木叢主要分布氣候較為幹燥的山麓坡地,是人為栽種防風固土用的,所在地一般土質幹燥、含沙土較多、貌似堅硬其實一踩就滑,部分區域存在流沙的情況。

    行走經驗:走灌木叢要帶上眼鏡、帽子、拉上衝鋒衣的拉鎖,隊員之間至少要保持1.5米的距離,防止前麵的隊友帶倒的樹枝反彈回來傷到自己。時刻提醒後麵的隊友注意距離過遠容易迷路!

    徒步經過自然類灌木叢時最好有輔助設備及經驗豐富的領隊或當地向導探路先行,要注意灌木多帶短刺、蚊蟲較多,建議穿高幫防滑鞋底、紋路大且凹凸較深的叢林靴,要穿長袖、長褲,注意臉部的保護。

    人造灌木叢較自然灌木叢灌木高且多刺,建議準備手套(最好皮質)、長袖高領防刮衣褲和防滑抓地能力好的登山鞋,在徒步此類灌木叢時盡量走土質不滑、較寬的路,最好扶著枝幹新鮮且可以支撐手力的活樹枝,換手扶枝要牢固,落腳要穩要慢。

    ;

    徒步拓展訓練有哪些技巧?

    拓展徒步是指,將拓展訓練和徒步結合在一起,靠徒步行走去完成起點到終點的穿越裏程。中間可能要跨越山嶺、叢林、沙漠、雪原、溪流、峽穀等地貌,並有效結合拓展訓練的一種戶外活動。拓展徒步讓徒步不再單調,讓拓展訓練更有深度。

    拓展徒步的基本原理及要領:

    1、拓展徒步不單是腿部運動,而是種全身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控製節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什麼時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節奏去走,不要時快時慢,時跑時停,盡量保持勻速。

    2、剛開始徒步可以放緩一點,讓身體每個部分都先預熱,有個適應的過程,5-10分鍾後才加快步伐。在行走中,要養成個良好習慣,集中精力行走,不要邊走邊笑,打鬧嬉戲,更不能大聲歌唱,這樣不但分散其他隊員的注意力,同時還會無謂消耗自己的體能。

    3、上下坡技巧。行走重心在上坡時,應在腳掌前部,身體稍向前傾,下坡時重心放在後腳掌,同時降低重心,身體稍微下垂,無論上坡下坡,對於坡度較大的坡跡,應走“之”字形,盡量避免直線上下。

    4、行走中的休息原則。一般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一般途中短暫休息盡量控製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以站著休息為主,調整呼吸。長時間休息以每60-90分鍾一次為好,休息時間為15-20分鍾,長時間的休息應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鍾,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這樣會加重心髒負擔,可以自己或者隊員之間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讓充血的腿部血液盡量回流心髒。謹記:休息是主動的積極的,而不僅僅是躺下休息這麼簡單。

    5、徒步行走時,應帶足飲用水,每人每天約3升的量,根據天氣情況去增減,寧多勿少。如果途中溪流、湖塘、溝河有水補給,一定要先觀察水源汙染情況,是否有無人畜活動、是否有動物屍體倒於水旁,有無糞便、毛蟲汙染,是否發黑發臭,根據觀察到的情況,采取沉澱、過濾、離析等方法處理後才飲用。

    總而言之,拓展徒步需要健康的體魄與良好的體能儲備,這些沒有捷徑可走,必須製定適合自己的訓練計劃,平時可參加CS鐳戰,孤島求生,高空斷橋等拓展訓練項目,在耐力、力量、負重行走等方麵漸漸增進,達到一定的基礎後再結合徒步,製定適合自己的拓展徒步路線。

    戶外徒步技巧

    戶外徒步技巧

    徒步愛好者都知道戶外旅行主要靠的就是雙腳,走平路、登攀山嶺、過橋涉水……那麼戶外徒步有什麼技巧呢,我整理了相關的內容,歡迎欣賞與借鑒。

    移動重心一條線

    路的高低起伏凹凸不平,有時候甚至還有滾動的石頭,很不好走。

    所以,徒步時,最重要的就是“步行姿勢”與“步伐”,頭、腰、腳要保持在同一條重力線上,並且要把這條線當作是身體的軸心來移動著走。

    不論上行或下行,最基本的就是步伐要小。這樣即使不看眼前的狀況也能以同樣的步伐往前走,除了容易保持平衡外,也可減輕疲勞。

    小步伐,慢慢走

    與其他體育運動比較,戶外運動有一個主要特點就是運動時間長而且運動過程中要背負上個人的生活食用品,如果長時間走在很多上下坡的路,就像大步快速走在城市街上一樣,馬上就會喘不過氣來。建議 新手不妨以平常步行的一半速度,采用小步法,悠閑散步般的慢慢地往上爬著走。

    初學者一般通常犯的.錯誤的就是拖著腳走或用逛街的步伐登山。這種方式走山路,因為身體較難取得平衡,很容易踢到東西而跌倒。此外,因為身體為了行走取得平衡,要用多餘的肌肉撐住,反而更容易覺得疲累。為了避免這種狀況,小夥伴們要確實地抬起腳,小步伐,一步步踩穩慢慢往前走。

    全腳掌,穩步走

    最好的行走速度是 走而不喘,盡量用個人中等負荷心跳脈搏次數行走,背部肩沉背挺,全腳掌觸地,踏穩腳步再移動重心,盡量保持勻速。

    很多徒友經常會大腿或者小腿肚肌肉抽筋,就是徒步腳掌踏出沒有選擇全腳掌著地,或者選擇全腳掌著地了但剛好踏在凹凸不平的麵上,沒有選擇好踏點。比如腳掌踏在一個小石頭上,這樣一移動重心,感覺不對勁,至少要花多四倍的力量來重新平衡身體重心,通常在無謂花掉這些“浪費”的力氣平衡身體過程中,是導致腳抽筋的原因之一。所以,各位小夥伴盡量選擇有土的地麵及穩定踏點的地方走。

    上坡外八字,下行重後腳

    遇到較斜的上坡道時,最重要的是腳要采外八字步走,亦即腳尖向外打開走。若直接將整個腳踩在上斜坡時,腳尖因為是在比腳後跟還高的位置,所以腳踝急激彎曲而無法勻整協調穩定。相反地,如果對著斜麵打開腳尖,把腳往橫著踩,腳尖與腳踝變成幾乎同一個高度,因而腳踝會變得輕鬆且容易擺動。

    謹慎下坡,即使是緩坡,下坡時也可能會有跌倒的危險,所以一定要一步一步用小碎步確實走才行。下雨過後的路麵特別濕滑,容易滑到,更需要小心。步伐要比上坡時小一些,如果小步走,就算腳不小心滑了一下也能馬上恢複平衡,防止跌倒。

    下行時,身體重心切莫注於下行的前腳。如何下行把全身重量集中注於前腳,也就是用一蹦一蹦的樣子走下去,這樣會造成前腳負擔很大,也是造成膝蓋疼痛的原 因之一。而且很容易導致身體精疲力盡不能繼續行程。所以請記得在腳往下坡踩的瞬間,將腳踝及膝蓋充分彎曲,發揮緩衝作用來著地,重心在後腳。

    高台地,切莫跳

    下行比膝蓋略高的台階地。徒步線路上,時而可見同膝蓋高或比膝蓋略高的台階地,或是斜坡上露出很大的高度落差坡度等。下行這種落差很高的台階地形時,嚴禁突然往下彈跳,切記!跳著下,不僅會滑倒、扭傷腳踝、還會有挫傷或骨折的危險性。正確的下行步法是利用邊上樹根類的植物緊緊抓住,穩住身體重心把腳順利 往下掂著地,或者坐在地上慢慢滑下去著地。

    雪中步幅小,定步調

    在下雪時行走,或走在積雪時間較長的地上,最重要的是步幅妄小且保持固定步調,靠自己的步伐有節奏地走。若胡亂加快速度,或步伐太大失去節奏常會造成疲乏。行走在雪地需不慌不忙,按照自己的步伐行進是很重要的。

    如果積雪僅到埋過鞋子的程度,幾乎不影響到步伐,可如履平地般的行走,(日積雪高過膝蓋時,僅僅是舉步就相當耗費體力.疲勞困倦就更不用說了。 若積雪深及腰部,就得用自己的腳和腰推開擺在眼前的雪,采取步步為營的走法即所謂“除雪前進的方法”,以盡量減輕疲勞,除雪前進的要訣是,將自己的身體 (尤其是上半身)傾向前行方向,靠自己的重心和自己的體重推開雪往前進。

    若數人結隊行走於膝蓋以下程度積雪的雪地,腳步需與領頭隊員的腳印重疊前進,如此比三三兩兩淩亂地走,疲勞程度要來得低。走在柔軟或積雪深的雪地,穿上雪地鞋就不怕腳會陷人雪中,且能輕鬆自在地走在雪地上。

    ;

    十大戶外徒步技巧

    十大戶外徒步技巧

    引導語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戶外徒步這個運動,那麼下麵我就給大家帶來十大戶外徒步技巧,希望能夠幫助到您,謝謝您的閱讀。

       一、切勿一開始就猛衝猛跑

    所有人在運動中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所以切忌一開始猛衝猛 跑,而應該在開始之初,以緩行方式行進,這樣可以有效地控製體能,緩走半小時後,身體 對運動量有了一個適應過程並做好了機能調整,才可以加速行進;

    二、注意控製行進節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進速率節奏,因此在山道行進時,不要一味跟 著前麵的人節奏走,這樣很容易被拖跨,一定要按自己的節奏走,如果自己走得太慢離隊太 遠時,可以呼叫大隊稍等;

    三、時刻觀察地形

    在行進過程中,不要一味埋頭狂走,要觀察周邊的景色,以便了解自己 所處的位置,這點很有必要,萬一自己和隊友走散了,可以清楚報出自己的方位;

       四、補水技巧

    一般要求,在行進中,每隔十五到二十分鍾,就要給自己補充水份,不要等 自己已經明顯感到口渴時再補,因為當一個人明顯感受口渴時,已經不再是口渴,而是身體 已經出現輕微脫水,這時再補水隻會越補越渴;另外在適時補水時也有技巧可講,就是以兩 小口為限,每喝一口水不要馬上咽下,而應該在口中含一會再咽,這樣可以讓水被身體吸收 得更充分;

    五、林地行進技巧

    在山上,最常見的植物其實是灌木,在灌木叢中走,要注意高抬貴腳, 防止被絆倒;雙臂高抬虛掩在與眼睛等高位置,防止被前方的樹枝掛傷臉部特別是眼睛;眼 睛應該多留意自己身邊一步範圍以內,防止踩到蛇或者山裏人設置的捕獸陷阱;

       六、上陡坡技巧

    重心前傾,盡可能借助身邊的樹木和植被,注意你上方或腳下有無鬆動的 石塊,如果發現有這樣的石塊,應該馬上發出警報,不要因石塊被踩下來砸傷自己或下方的 隊友;

    七、下陡坡技巧

    下陡坡時,應注意重心靠後,側身而行,充分利用身邊的樹木和植被做保 護,必要時來個“屁股著地”,以臀部做支撐點,向下挪行(這在戶外是很正常的,沒人會笑 你) ;

    八、石灘技巧

    在溪穀中,最常見的路就是石灘。在石灘上走,蹦石頭是不可避免的,而蹦 石頭, 一般會選擇高度相近的石頭來蹦, 並講究“走一步看兩步想三步”, 即在邁出第一步時, 看著第二塊石頭的位置和狀態,並考慮第二塊石頭之後,要蹦的第三塊石的位置;另外要注 意腳下的石頭會不會鬆動,以及石頭上有沒有水跡和苔蘚,以防發生意外;如果遇上比較高 的岩石,切忌從高處跳下(因為這樣做本身的危險度太大,另外經常從高處跳下,特別是經 過長時間行進之後,對膝部的`衝擊足以造成不可逆轉的勞損) ,而應該采取坐姿下滑的方式 行進;

       九、涉水技巧

    在溪穀中,少不了要涉水。涉水時的動作要領是“低重心、展雙臂、貼花腳”, “低重心”為了站得更穩, “展雙臂”為的是平衡, “貼花腳”就是要求腳要貼著水底以碎步行進, 為的是更清楚了解水底的狀況;

    十、攀崖技巧

    如果麵對比較高而且又濕滑的崖壁,在沒有輔助工具的情況下,我一定會選擇高繞。但如果崖壁不濕滑,又有明顯的岩縫,還是會選擇攀上去。但上崖時,要注意“穩三點動一點”,即在四肢都可以穩住的時候,才能挪動其中的一個點,同時身體盡可能貼近崖壁;手部的動作很重要,要盡量摳緊岩點或岩縫,或抓緊崖上的植物根係,但要記住,在沒有確信岩點或植物根係牢靠得足以承受你的體重之前,不要把體重全部放在這個點上。

    延伸閱讀: 戶外徒步的十五條規律

    1.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

    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科學地衡量自己的體能

    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幹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3.不要隻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

    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隻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記住戶外徒步的時候,最恰當的速度是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4.學會休息的步法

    對於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5.徒步的時候要“多吃多喝”

    多吃多喝的定義不是暴飲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計路可能都走不了了。這裏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6.在徒步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地休息

    一般每走50分鍾需要休息10分鍾,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登山杖

    7.最好有兩根可以自由伸縮、攜帶方便、有防震功能的專業登山杖。如果沒有,當然也可以就地取材地用樹枝、木棍代替。

    8.當你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前進的時候,登山杖可以保持你的身體平衡,避免一些摔倒或磕磕絆絆的發生。

    9.過河的時候,登山杖等於你的身體又增加了支點了,有利於在湍急、濕滑的河流中保持平衡。

    10.上坡的時候,登山杖可以幫助你的腳助力,下坡時可以幫助減少膝部的震動,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11.走在有灌木叢的山路上時可能會有蛇,這時可以用登山杖在前麵探路,起到打草驚蛇的作用。

    12.雖然不是丐幫,但是有了登山杖,就等於你也有了一根打狗棒,逢村過寨的時候,你可以用它來對付野狗。

    13.休息時可以用登山杖把地席支起來做一個簡易的遮陽棚來遮避太陽。

    14.冬天的時候,經過有雪的低矮樹木時,可以用登山杖把樹枝上的雪打下來,這樣雪就不會掉在身上了。

    15.有的登山杖還可以作為照相機的獨角架使用,在徒步的同時,如果你還有攝影的愛好,這種登山杖是個不錯的選擇。

    ;

    【總結】戶外徒步訓練?戶外徒步常識?的旅遊問題有了答案,更多關於“戶外徒步常識”的攻略關注我們:/

    標簽: 戶外徒步訓練

    抱歉,評論功能暫時關閉!

    複製成功
    微信號: 13708016106
    添加微信:四川跟團/定製/租車
    我知道了